新闻中心

当前位置:主页 > 新闻中心 >

婚外情跟踪盯梢这种手段针对最多的对象

时间:2022-09-03 15:37来源:未知 作者:admin 点击:
一种异乎寻常的取证方法,一个不光彩、却能查明真相的行动,一片存在于现行法律下的灰色空间。 在民事诉讼的调查取证中,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,越来越多的当事人,把跟踪盯梢作为手段之一。 婚外情跟踪盯梢这种手段针对最多的对象。 这种取证方式在离婚和重

  一种异乎寻常的取证方法,一个不光彩、却能查明真相的行动,一片存在于现行法律下的灰色空间。

 
  在民事诉讼的调查取证中,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,越来越多的当事人,把跟踪盯梢作为手段之一。
 
  婚外情跟踪盯梢这种手段针对最多的对象。
 
这种取证方式在离婚和重婚诉讼中出现最多,婚外情,是最可能被跟踪的对象。很多当事人怀疑自己的另一半有外遇,却无从证实,于是请律师或有关人员出马,帮他(她)收集证据。这些证据,可以成为离婚的理由,也有助于他(她)争取到自己的合法权益。
 
  在重婚案中,类似的证据更显重要。在记者所采访过的一个案例中,一位身居海外的当事人委托律师收集妻子重婚行为的证据。律师冒着风险,混进当事人妻子和另一个男人为他俩的小孩所举行的满月喜筵中,通过拍照等方式,采集到有力的证据。重婚指控终获法律支持。
 
  跟踪盯梢的取证方式在民事纠纷调查中频频出现,是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。我们不该单方面地去批判,而是应该正视它,分析它的存因。
 
 原因一:法院鼓励当事人自行举证。
 
  最高人民法院《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》于2002年4月1日起施行,对举证责任和证据效力比以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于是,当事人自然而然地、甚至是别无选择地去积极收集证据。这种积极的取证方式,有时可能会不可避免地侵犯公民的个人隐私权。
 
  原因二:法律保护隐私权,但这种保护不是绝对的、无原则的。
 
  所谓隐私权,是指公民保持其私生活中的秘密不为他人知悉的权利。但是,任何人的个人隐私都必须限定在合法、合乎道德和社会需求的范围内,对于任何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,他人都有权揭露和干预。公民为维护个人权利的需要,在必要范围内了解他人隐私,不构成侵犯隐私权。
 
  而且,侵犯隐私权和了解隐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,法律意义上的侵权,必须具备侵权的法律要件,即有非法的行为、损害后果,以及非法行为和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。单纯地了解他人的隐私,只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,而不是随意加以扩散、宣扬或者用于其他非法用途,从而没有造成损害后果的,也不能算侵害隐私权。
 
  原因三:法律对“私家侦探”的定义不明确。
 
  公安部在多年前就有禁止设立私人侦探所的规定。不过限制的范围比较窄,存在着较大的灰色空间。大多数情况下,以朋友的身份,或者由朋友辗转介绍,以个人名义帮助取证,并获得一定的酬劳,似乎并不在法律明确禁止之列。
 
  原因四:只要取证过程合法,法律对形式还是宽容的。
 
  现行法律不禁止上文涉及的那些取证活动,现行法律同时也对这些取证活动所针对的对象,提供了足够的保护。首先,取证时不得违反相关法律的禁止性规定,如《宪法》及《国家安全法》中的规定。其次,对涉及个人隐私的证据,只能在特定的范围内以特定的方式使用,主要是在法庭上向审判机构提交,使用不当造成侵害隐私权的,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。